新聞 返回
慎防消息誤導  (3月18日 星期日)
去年底,報章天天有樓盤「大劈價」的新聞,當時我就撰文指出這種「大劈價」新聞只是部分傳媒在誇大事實。當時我指出,所謂「大劈價」,只不過是業主大幅提高叫價後,到在有人問價還價時便大幅降低叫價,最後以接近市價成交,最多比市價低一點點,個別情況得視乎業主是不是缺錢。

但無論如何,所謂「大劈價」只是在本已遠高於市價的叫價來個「大劈價」,絕對不是比市價低很多,不是市價的「大劈價」。當時我多次指出,代表二手樓盤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在半年間只不過下跌5%左右。去年上半年中原城市領先指數上漲近15%,下半年調整5%,不算甚麼。

錯誤類比乃慣用手法

年初至今,樓市再度活躍,特別是低價盤,出現近似搶購的現象。不過我也曾經指出,盡管出現近似搶購的現象,但是樓價並沒有出現明顯的升幅,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只是保持平穩,不再下跌,低價盤出現搶購現象後,部分物業反價,抬高價格,但是,抬高價格後馬上遇上阻力,賣不出去,想買樓者馬上退縮再觀望,只有極少數個別業主成功反價,退定再售而能賺更多錢,這些極少數個別例子就成了傳媒熱烈報道的個案。

傳媒永遠是過度誇張,這是大家在買賣房屋前應該明白的。傳媒永遠見低踩,見高捧。因此若只看傳媒所報道的一些個別成交個案,你永遠無法真正掌握樓市的走勢,更容易受到傳媒影響而在低價時出售房屋,於高價時追買。

近來傳媒報道的不少成交個案,都是一些非豪宅區的成交,而成交價竟然超越豪宅區的價格,比方說,近日熱烈報道太古城(新聞 - 網站 - 圖片)一單位售價超過貝沙灣(新聞 - 網站 - 圖片),可是,真實情況是甚麼?真實情況是這個單位是頂層特色單位,連天台出售,所以成交呎價達11,452元,於是傳媒大造文章,說太古城樓價高過豪宅貝沙灣。實際上,貝沙灣的頂層特色單位的樓價何止每平方呎1.1萬元?太古城的頂屋特色單位的呎價比貝沙灣低層最便宜的單位高。但是,傳媒的誇張手法使到普羅大眾很容易受到誤導。

地產代理為幕後推手

在香港,不少住宅樓高50層、60層,高層與低層的單位價格差很遠,如果傳媒想誇大樓價上升的現象,就會不斷地報道高層單位的成交個案,想誇大樓價下滑時就以低層單位的成交個案來報道。傳媒的資料哪裏來的?當然是來自地產代理。因此,我們也可以說,地產代理是幕後唱高樓價及踩低樓價的推動者,要唱高樓價,就向傳媒提供頂層單位高價成交的例子,要踩低樓價,就向傳媒提供「大劈價」的例子。
世紀21(進領)物業 (C-031112)
合約詳情 返回
成交日期 : 2012-03-18
上載日期 : 2012-03-18
合約性質 :
地區 :
大廈 / 地址 :
帝庭軒
層數 :
單位 :
成交價(HK$) :
入伙日期 :
地契年期 : --
物業用途 : 住宅
座向 : --
間隔 : --
裝修 : --
備註 : --
來源 : 世紀21(進領)
CENTURY 21 (ADVANCE) PROPERTY
C-0311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