差唔多成個月係神州大地到處逛,冇曬香港嘅消息。返到香港,第一件事就係上網睇下一個月來有冇繼乜乜大王要沽售佢嘅獨立屋、恒生銀行裁員後有冇其他細銀行都跟隨。事後諸葛亮,今次香港地產從疫情期間嘅峰值,至中原城市領先指數跌咗29%,可以話係香港物業碰上呢世紀初中國進入世貿後經濟騰飛,又巧逢美國華爾街股市係零八年崩盤美聯儲放水,俾香港扮演咗中西之間金融及物流嘅橋樑,更唔使講作為資金及人才嘅中轉站,真係適逢其會食正條水。在中國經濟騰飛之際,其資金及高端外出旅遊湧入香港,香港市面及物業自然一片繁榮,步步高升。
二十年不間斷的高度繁榮,一早已經對投資風險意識淡忘殆盡。魚翅撈飯成為常態,高杠杆累積固定物業資產正無聲無息的氾濫。
五年前中美貿易摩擦加劇,首先察覺採取果斷行動嘅係李嘉誠,除咗減低杠杆外仲快速出售固定資產,其中包括熱論的中環中心。當今特朗普重新競選美國總統成功重返白宮,中美關係機遇(稀土)與挑戰並存。特朗普在處理地緣政治局勢紋路清晰,中東的複雜形勢似乎正在得到解決。在這前提下,香港正悄悄的失去咗它傳統的中西橋樑作用。當然中國依然需要香港作為中資企業融資(融外匯)的金融中心,但香港已經不再是航運物流中心,維持金融中心是個大的挑戰。如果冇錯,物業投資已經是明日黃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