劃一增收佣金損害代理業
2008年11月21日
李錦豪

中原地產最近主動聯絡一些中小型地產代理商會,傾談現階段行業是否有空間增收代理佣金,藉此希望增收入,以對抗現時樓巿萎縮的成交量。

曾幾何時,香港的律師收費,亦有劃一示標準,其目的是阻止同行間因過度競爭,最終導致行業的邊際利潤下跌,令律師行出現倒閉潮。不過事實證明,律師行自撤消劃一收費後,並未出現上述情況,而有了不同的收費選擇後,高質行收費自然貴一點,這一點有助消費者選用其所需要服務。

劃一收費不利消費者

劃一收費即所謂是卡特爾〈cartel),意思是一批獨立公司聯合一起,去操控物價及其供應量。如果香港的超級巿場用同一方法運作,那麼百佳及惠康的貨品,就會出現劃一價錢的情況。如果他們都是為巿民謀取最大利益,就會出現劃一低價的情況,不過這情況不會出現,相反,劃一價錢後,往往是以最高價定價,因為這是資本主義謀求最大利益的本質。

如果價錢劃一了,就會出現壞公司比好公司更具競爭力的情況。原因是一劃收費後,個別公司無必要以改善服務質素去增加收入,至於致力改善服務的公司,成本增加了,但却沒有辦法以增加收費去彌補開支,結果其改革動力就會朿失,這樣對行業來說是一件壞事。

現時代理行業間的君子協定時是買賣雙方各收百分之一,不過基於生意轉静,部份細行已行買家免佣新制,這招一出,對大行構成一定壓力。一般而言,大行知名度高,故搞劃一收費,對其增加生意額極其有利。對消費者而言,如果劃一收費是行規,那麼他們又怎會務風險去給細行生意。

中小型行以低佣金取勝

在這非常時期,中小型行倘要增加競爭力,要搞卡特爾,就只可搞細行的卡特爾,至於劃一了的佣金,一定要較大行低,如大行要收1.5%,細行就只可收1.2至1.3%;不過這只是權宜之計,長遠而言,卡特爾不應在香港社會中存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