醜陋的中國人 | |
木鐸 2012年1月20日 |
好書不厭不回看!在不同的時,地,情再讀,更有不同感觸和趣味。柏楊老先生20多年前出版醜陋的中國人,以嘻笑怒罵的輕鬆文筆談中國人幾千年以來的劣根性──髒/亂/吵/不認錯/自大自私自卑/喜講大話/空話/謊話/毒話,愛窩裡鬥等等,贏得時人共鳴和掌聲。吾重讀,不但不感此書過時,更越讀越共鳴,心想:他描述的,嘲笑的,不就是我們天天碰到的人和事嗎?不是自由行後,我們在尖沙咀,銅鑼灣,旺角,地鐵上,餐館裡常遇的場面嗎?
柏老講的髒亂吵中的吵,就真是港人最新的walkman隨身聽,幾乎每天在地鐵,電梯和食肆感受到。筆者在尖沙咀工作,天天見到同胞們在狹窄的車箱中高談濶論或講電話,連隔一個車箱都聽得一清二楚,可能中國幅員廣吧?同胞慣於隔山對唱,練得一把大嗓門,不用觀其人,已知是貴客同胞了。
最攞命的是[衝門]一下,澎!你以為撞車或甚麼事故,原來是勇張飛衝門,內地人爭分奪秒之心不下於港人,明明等兩分鐘就有下一班,一樣照衝。以一個成人而言,都好失儀!最有喜戲效果是衝門後一刻,四周的人以好奇或厭惡眼神看著他時,他會伸一伸舌頭,表情有趣,是慶幸趕到班車抑或尷尬就不得而知了。
有趣還有趣,有次我剛好被這張飛衝門時撞到正,差點做了倒地冬瓜,對方竟不是道歉,而是哈哈大笑,似做了一件好有趣的事。雖同是華人,卻猜不透他們心中所想。有時,有旁人會為一些這類文化習慣的不同,對對方勸戒,但反應多如柏老所言,死不認錯不止,標準答案是:有甚麼大不了!橫眉冷對。
最反映出文化差異的事情常見在食肆內。話說有間位於灣仔海旁的酒店內的酒吧,以前洋人光顧多,酒精影響下,多數人都是細聲講,中度聲量大笑的,好和諧,直至某日同胞們殺到了(其實只是佔好少部份),他們讓老外見識到我們的獨有文化──猜枚和大聲勸酒,老外反應先是奇怪,跟著是走避,卒不出一年,這洋味甚重的酒吧便變成一間純中國人聚腳的酒舖了。事後有位同胞老友同我埋怨,話這間酒吧越越越無氣氛了,以前一入這間酒店,以為去了外國,今日卻似去了深圳。我真不知如何答腔。
中國人好勁,因人數夠多,蒙古人在中原成立元帝國,滿洲人的清政府,都威風一時,結果這班老外個個都被漢化。我相信我們不久也會被[大陸化]。
我覺得柏老對中國人看法雖透徹,尤其髒,亂,吵。。。等等的劣根性。但他數少了一樣,就是開拓精神。英國人當年四處殖民,是因英倫三島太細,膨漲了的人口缺乏發展空間,便四處發展。但中國人四處去的原因多不是[開拓],而是搵着數,坊間大嬸常互相吹噓和交換情報,甚麼加拿大福利好,新加坡又怎樣,總之飄洋過海去到一個新地方生活,並不是想為個新地方作出某種貢獻或幹一番大事業,而是佔便宜。
我在上一篇文章談及內地的戶籍制,內地城市對控制人口有一手,你在深圳住到死也不能擁有戶籍,享社會保障。內地每個城市的社會保障都有異,因市政府貧富而不同,但總的來說都不錯。原因是人口控制得好,不會無僧多粥少。香港住七年就有身份証,免費敎育,公屋,綜援,睇街症等,生養死葬,對那些不能享正常社會保障的同胞而言,香港就是天堂。愛子之心,全世界都一樣,買張車票,租間劏房就可為下一代解決讀書,睇醫生,日後食和住都有着落,極划算。所以特首一天不改變在港出生即有三粒星身份証的做法,香港將面對好大危機──社會福利支出無窮。
香港政府真是要多多學習大陸,在大陸,你話在北京/上海,廣州找間醫院生仔,就可以做北京人/上海人/廣州人,你就開胃呀!香港地少人多,本來就應好好地控制人口,近年有人話香港人口老化,多些移民也是件好事。但大家請不要忘記,我們是需要的優質移民,優化我們的人口質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