仲達 |
|
四叔李兆基近日發表偉論,提出四招有助香港發展的政策,包括有錢佬多交稅、農地免補地價、助年輕人買樓、供樓定息三厘,以下簡稱這四項建議為「李四招」。另外亦就買樓及買股發表意見,建議大家現階段買樓不如買地產股,博兩年升一倍。
先評論李四招。
第一招是有錢佬多交稅:交多些稅是不是會令庫房增加收入?實際稅收增加,庫房當然是多了錢,但是仍得看增加稅收的是甚麼方法:一個最直接的方法,就是加稅。
香港稅收一年約2000億元,四叔認為如果利得稅加多2%給政府作福利開支,窮人已可豐衣足食。原則上並無問題,即使利得稅(現時為16%)加2%,香港仍然是世界上數一數二低稅率的城市,18%的利得稅,好多歐美公司在家鄉仍然「恨到發燒」。
但是加稅是有極限的,就是當人們認為稅率太高而不願工作,寧願拿取福利救濟,或者想合法避稅而利用各種會計手段,則加了稅率反而納稅的人少了,實際稅收有機會不加反減---事實上,不少法國的富豪都不甘繳納昂貴的薪俸稅和利得稅,而轉國藉成為摩納哥人。
第二招是農地免補地價:恒基一直引以為傲的,是身為全港地產商中擁有最多農地儲備的發展商,去年底農地儲備約4190萬平方呎......但實際有用的只有約1000萬平方呎,其餘的都或多或少涉及綠化保育及環保限制。
這招當然是「明幫政府、暗益公司」,由於其他發展商大都沒有如此龐大的土地儲備,如果全部農地免補地價,恒基的可用土地儲備將會大大拋離對手,正所謂以量取勝,即使要薄利多銷又如何?
不過,正所謂「人不為己、天誅地滅」。旁人實在毋需加以指點批評,更何況恒基身為BIG 4,旗下僱員眾多,起樓賣樓租樓物業管理等等多得數不清,如果公司賺多些,僱員多些花紅,高興起來又消費多些,說不定可以刺激本港經濟、回饋社會?
第三招是幫助年輕人置業:理論上買左層樓,榮升業主後,做人是會更加「生性」的,會更加希望社會和諧穩定,忙於為頭家在事業上打併和照顧家人,少點上街抗爭,社會自然少點戾氣---運用此理論至出神入化的,首推新加坡:社會上大多數人都入住組屋,被政府照顧得企理妥當,當然少點戾氣......至於言論自由與否,在當地人心目中,真的不太重要。
四叔更揚言要設立有效機制只准香港永久居民買「政府樓」,以免制度被濫用......是否支持CY的「港人港樓」?
關於「港人港樓」,之前亦提及過,此類物業理論上違反自由市場原則,破壞了其價值,但只要數量控制得宜,也無不可。
第四招是供樓定息三厘:事實上現時銀行亦有提供定息按揭,卻不受歡迎,因為這類按揭只會在人們預期利息將大幅上揚或波動時才會採用,而現時美國經濟毫無起色,不要談加息,甚至要不要推行QE3或其他量化寬鬆措施也是未知之數;既然聯匯制度一日健在,隨時五年後也加不了息,故此即使有銀行力銷定息按揭,也不會有市場。
至於買樓是否不如買股,還待下次分解。
一言蔽之:李四招用心良苦,善運用立竿見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