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務員樓之契機

 
仲達
2013年6月27日
仲達

香港的房屋種類不少,除了私樓外,還有公屋居屋夾屋置安心等資助房屋,這些都是大眾熟悉的房屋種類。原來不止如此,還有一種房屋種類,名為公務員樓。

公務員樓「香港政府公務員建屋合作社」的簡稱,與政府宿舍不同,後者只是供在職的公務員居住,前者則是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起推出的一種「公務員式資助房屋」福利。公務員樓由政府以特惠價格批出土地,一般約地價的33%、即三份之一,讓當時合資格的公務員以合作社形式建屋,並且可以向政府申請貸款支付地價及建築費。此計劃在八十年代中期終止,共成立了238個合作社,單位數目達5,000多個。

由於不少公務員樓樓齡甚高,所以牆身石屎剝落、漏水等情況日益嚴重,而且多數不設升降機,令年事已高的住戶進出不便,令部份住戶選擇遷出單位,亦有些人想賣樓套現---問題來了,雖然政府早於1987年已訂立機制,只要合作社的75%社員同意解散,就可向政府提出申請,惟其本身屬於資助房屋,所以必需向地政總署申請及補地價:當年的極優惠條款變成今天難以賣出物業的最大障礙,皆因以物業現價補三份之二差價,退休公務員何來這麼多錢?更何況大部份公務員樓位處市區,部份更是豪宅地段。早前某大坑公務員建屋合作社單位想放賣,政府回覆的補地價金額高達1300萬!

找發展商合作重建以代付補價可行嗎?無錯,發展商資金雄厚,有興趣的話,該單位之補價不是問題,惟公務員樓除了要補本身地價外,如果想用盡地積比率以興建更多樓面呎數,就要另外作出俗稱「補高空」的額外地價,現時向地政總署申請補價,政府又怕被指官商勾結,金額簡直是開天殺價,過程又冗長,結果就是只有極少發展商有興趣合作重建,縱使該物業地段如何尊貴也徒然。

讓大家參考一些數據,可能使狀況更清晰:全港有238個公務員建屋合作社,至今已重建的只有11個(較著名的有寶翠園及昇御門),比率連5%都不達,真是低得可憐。

私人重建不成,找市建局總可以吧?

對不起,雖然市建局有「需求主導」重建計劃,歡迎舊樓業主主動向其提出重建申請,惟資源有限,必需先幫助最具迫切性的案例:某長沙灣有公務員合作社的一眾業主想以「需求主導」計劃申請重建,得到的答覆竟是該物業未夠殘爛散、石屎剝落、漏水、劏房多等惡劣情況未算嚴重,不屬優先處理類別,亦即未能重建---在現行情況下,連政府也無力處理自己的蘇州屎,真是慘不忍睹。

結果就是,不少公務員樓的空置率高達30-50%,遠超約4%的平均住宅空置率,尤其是大部份公務員樓均位處市區,部份更屬豪宅地段,大大減低住宅供應速度及數量,有違現屆政府施政目的、市民福祉。

筆者建議,作為最大阻力的補地價,應該檢討現行的機制,作彈性處理,例如容許在重建後才繳付補價甚至分期補價,可大幅增加重建誘因,借市場的力量改善此扭曲機制引起的資源浪費。以每個單位實用面積500平方呎計算,可提供約20,000個市區單位(按現時樓面面積計算,仍未計及補高空後增加的面積及單位數量),是為一箭多鵰的一大德政!

一言蔽之:公務員樓潛力高,檢討重建齊讚好。